“认房又认贷”是指在判断购房者是否为首套房或二套房时,不仅要考虑购房者名下是否有房产,还要考虑购房者是否有过贷款记录。如果购房者名下有房产,即使贷款已还清,也仍被认定为二套房,需要缴纳更高的首付款和房贷利率。
“认房又认贷”政策最早在2017年出台,当时是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。该政策实施后,购房者在购买第二套房时面临的成本明显增加,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购房需求,起到了调控房价的作用。
“认房又认贷”政策对购房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- 首付比例提高:对于认定为二套房的购房者,首付比例通常为60%,而对于首套房购房者,首付比例通常为35%。
- 房贷利率提高:对于认定为二套房的购房者,房贷利率通常高于首套房购房者。
- 购房成本增加:由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的提高,购房者在购买二套房时需要支付的成本明显增加。
“认房又认贷”政策的实施,对购房者尤其是有置换需求的购房者产生了一定影响。不过,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不断调整,部分城市已开始放松“认房又认贷”政策,部分城市已经实施了“认房不用认贷”政策。
“认房不用认贷”政策是指在判断购房者是否为首套房或二套房时,只考虑购房者名下是否有房产,不考虑购房者是否有过贷款记录。如果购房者名下没有房产,即使之前有过贷款记录,也仍被认定为首套房,可以享受首套房的优惠政策。
“认房不用认贷”政策的实施,将有利于满足购房者合理的置换需求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